专业为基 服务为宗

在明明德 止于至善

返回列表

矢志创新的内镜翘楚 立足中国的办刊典范——记2024年度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获奖者孙思予

发布时间:2024-12-24 浏览次数:318

孙思予作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政治立场坚定,秉持高尚医德,治学态度严谨,矢志开拓创新,深耕超声内镜领域。他是我国消化内镜领域的卓越贡献者,从业近30年来,在临床、科研、教学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消化内镜事业的发展。他的科研成就促进了我国消化内镜事业的蓬勃发展,使我国在超声内镜领域从追赶者逐渐成为引领者,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作用日趋凸显。他曾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诸多荣誉称号,是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领衔创建了消化内镜教育部工程中心,是我国消化内镜领域首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一、创新超声内镜诊疗

1.科技创新助力凿壁三尺

以往内镜只能对消化道黏膜的病变进行治疗,借助超声内镜使内镜手术治疗范围从黏膜拓展至浆膜。他在国际上首创通过超声内镜引导下注射、结扎和全层切除治疗黏膜下肿瘤。与外科手术相比,操作时间缩短53%,并发症发生率降低27%,治疗费用减少65%。被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和欧美内镜学会写入多项指南。同时,致力于配套器械的 研发,成功研制出内镜下缝合装置,用于治疗后消化道壁缺损甚至离断伤口的闭合,获得4项国家专利,为确保内镜下手术的安全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2. 锐意进取得以透壁借光

研发出一系列创新术式,实现在超声内镜下通过穿刺针穿过消化道壁对周围病变进行诊治。在国内首先开展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将消化道毗邻器官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4.0%。研制成功“洛阳铲”穿刺活检针,将组织获取率从67.0%提升至93.7%,实现了穿刺器械的国产化。牵头制定了《中国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临床应用指南》,为同行规范开展这一精准诊断技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推动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标准化进程。如今对不能手术的进展期胰腺癌,放化疗缓解率仅20.0%,且患者耐受差,治疗费用高。孙思予领衔的团队首创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消化道对胰腺病变进行精准穿刺后植入放疗及缓释化疗粒子,使肿瘤缓解率为37.5%,临床缓解率达50.0%,不良反应率仅1.0%,明显优于传统放化疗,该创新被欧洲相关学会写入诊治指南。

针对顽固性腹部疼痛,孙思予及其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开展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过胃壁对腹腔神经节进行穿刺消融治疗,有效率达93.7%。与CT介入方式相比,避免了截瘫等重大并发症风险,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国际其他研究。他还牵头组织制定了全球首部超声内镜引导下腹腔神经节消融术的国际指南。

 

3. 踔厉奋发实现穿墙过壁

孙思予及其团队通过建立消化道吻合新方式,使胃镜进入毗邻管腔进行诊治成为可能。

以往的吻合脏器需外科手术缝合或吻合器闭合,他们研发出超声内镜引导下的吻合支架及牵拉锚辅助电植入系统,创造性地变支架为“吻合器”。在超声内镜引导下,应用整合了智能电切刀头的置入器结合可回收牵拉锚,在对空腔脏器牵拉的同时进行电切植入吻合支架,支架独特的双喇叭口将两个器官瞬间吻合在一起,在牵拉固定下技术成功率提升至100%,开创了一种用胃镜微创吻合器官的新方法。该系统获得国内外专利9项,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利用该系统首次实现消化道与胆囊吻合,不仅能够充分引流胆汁,而且胃镜可以通过支架直接进入胆囊内进行多种操作。相比传统外科胆囊切除术比,该方法更适用于部分高龄、凝血功能差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

针对胰周积液治疗,首次应用该系统开展超声内镜引导下胃-胰周积液吻合及经支架坏死清创术,该方式能够实现充分引流,同时内镜可反复通过支架进入腔内清除感染坏死物,能缩短病程、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存率。牵头制定了超声内镜引导下胰周积液治疗的国际共识,为该技术的全球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消化道重建方面,首次应用该系统实现不开刀胃空肠吻合、胆管十二指肠吻合。与外科手术相比,有助于节约费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与传统支架相比,再狭窄率降低20.5%。

孙思予创建的以超声内镜为核心的诊疗体系,使消化内镜的诊疗范围, 从黏膜拓展到浆膜,从胃肠道壁内到壁外,从胃肠管腔进入毗邻管腔,将消化道变成了一条人体的检修管道。该成果中融入多种原创性技术,使许多原本需要外科手术的疾病得到更加微创、精准和经济的治疗,并通过制定系列国内外指南与规范进行推广。相关研究成果荣获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二、引领内镜产业升级

孙思予深谙我国超声内镜设备长期依赖进口,市场被美日垄断,从而严重制约我国超声内镜技术发展的现状,带领团队成功开发出国产首台电子环扫、线阵以及小探头超声内镜全系列产品,解决了我国在超声内镜领域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研发的空白,使得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超声内镜制造国。产品销售至荷兰、意大利、巴西、阿根廷等国家,目前累计销售超过1.4亿元,其中国际销量4000余万元(617.03万美元)。这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形成的产品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针对进口超声内镜存在的缺陷,他们在新一代超声内镜系统中进行了全面优化,首创智能手柄、开放式抬钳器及其超声清洗装置,大管道设计允许在内镜管道内同时进行多器械操作,极大地提高了手术效率和安全性。该系统解决了进口设备的弊端,关键技术参数国际领先,成功实现“换道超车”。

三、搭建学术传播平台

他创办了本领域第一本英文期刊Endoscopic Ultrasound,该期刊迅速得到美英德法等30个国家的131位顶级专家的响应,组建了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编委会,孙思予担任主编。该期刊被SCI及Web of Science核心库收录,近5年影响因子稳定在4.5-5.6之间,为中科院1区期刊,在中国消化类期刊中排名第一。以“立足中国,服务世界”为宗旨,为中国打造了一个国际化SCI学术平台,使我国更多高水平的研究能够首发在国内期刊上,彻底改变了以往我国消化内镜领域研究成果只能在国外期刊发表的局面,牢牢掌握了该领域科技创新的国际话语权。

 

他带领团队开展各种超声内镜手术逾万例,手术成功率超过95%,危重症病人死亡率不足1%。他积极撰写学术专著5部,其中英文版面向全球发行,成为国际内镜超声学会和亚太内镜超声工作组的官方培训教材。连续26年举办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班,累计培训学员5000余名。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指导“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的36家医院开展创新技术,培养了多名国外博士后。多次在国际会议中用中国制造的内镜设备进行技术演示和推广,助力国产创新设备走向世界。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