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为基 服务为宗

在明明德 止于至善

返回列表

聚焦肺部感染深耕细作 引领临床研究成绩斐然——记2024年度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获奖者曹彬

发布时间:2025-01-03 浏览次数:326

曹彬,主任医师、教授,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副主任、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长期致力于病毒性肺炎的诊疗和研究工作,带领团队紧紧围绕病毒性肺炎诊疗,研发系列诊疗关键技术,使得病毒性肺炎被认知,能诊断,可治疗,肺炎病死率降低20%,改变了肺炎诊疗格局。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含共同)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其中NEJM、Lancet论著10篇,文章总被引超过13万次(Google scholar)。主持制定指南/共识10部,主编专著7部,成果被89个国家/地区426部指南/共识引用。培养国家级和北京市高层次青年人才5人,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首届新基石研究员项目。2021年《柳叶刀-感染病》人物专栏评价曹彬为“杰出的医学科学家,呼吸病学领军人物”。获聘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WHO流感临床研究计划组组长(是担任该组长的首位中国科学家)。

一、聚焦肺炎明确病因

传统观念认为细菌是肺炎的主要病因,而病毒性肺炎一直未被认知,诊断是难题。曹彬领衔的团队明确了病毒是导致肺炎的重要病因之一,不仅阐明其临床特征,还研发出快速分子病原诊断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Lancet、Eur Respir J、Clin Microbiol Infect等国际权威期刊。

 

1. 全景描述病毒性肺炎流行规律和临床特征

创建中国肺炎研究网,通过十余年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病毒性肺炎的占比高达39.2%,打破了肺炎是细菌引起的固有认知。在目前4种最常见的病毒性肺炎中,率先阐明其中3种的临床特征,为病毒性肺炎“精准画像”,首次将病毒性肺炎写入我国相关指南,使我国对病毒性肺炎诊疗认知比欧美提早4~6年。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Heymann教授在述评中指出,“该研究为病毒性肺炎临床救治提供了实时指导,并指明了研究方向”。

2. 研发呼吸道病毒快速核酸检测技术

研发呼吸道病原体实时荧光定量PCR诊断技术,实现细菌、支原体与病毒的快速鉴别;自主研发AI病原报告系统,实现呼吸道病原快速高效精准诊断;开发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核酸检测试剂盒,检测时长由3天缩短至2.5小时,灵敏度提升60%。获发明专利4项,标志着其团队肺炎病原诊断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首次采用RCT研究证实快速核酸诊断技术可减少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人均节省医疗费用1500元。研究成果写入我国肺炎诊疗指南,参与制定美国胸科学会官方肺炎指南,改变了肺炎诊疗的临床实践。

二、建立标准研发新药

临床上对抗病毒药物疗效评价一直缺乏国际公认的标准,不仅影响已有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也制约了抗病毒新药的研发。曹彬团队在创建抗病毒药物疗效评价标准的同时,研发出多款类抗病毒新药。牵头制订了我国流感、新冠指南,参与制订欧洲新冠、美国肺炎指南。相关成果发表在NEJMLancet等国际权威期刊。

 

 1. 创建国际公认的抗病毒药物疗效评价标准

首创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疗效分层评价标准,包括轻中症的11个核心症状指标和重症的7等级量表,被国家药审中心和WHO采纳。在国际公认的4项抗病毒疗效评价标准中,曹彬团队贡献2项,被全球91个国家710项研究引用。新冠期间,WHO、美国NIH优先推荐洛匹那韦,曹彬团队应用7等级量表证明洛匹那韦无效解决了缺乏评价标准的世界性难题。NEJM主编在述评中盛赞“此项工作为划时代之举,为突发疫情时进行科学的临床研究开创了先河”

2. 牵头完成多款抗病毒新药临床试验并成功上市

曹彬牵头完成首个国产RNA聚合酶抑制剂临床试验,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新型、强效的抗流感药物,相关研究成果被Nature Med接收。曹彬领衔完成我国首个抗新冠病毒Ⅰ类化药先诺特韦临床试验,再次在NEJM发表并获批上市,证明该药可有效缩短病程1.5天,病毒载量下降1.5log值,该药是目前唯一获批的常规抗新冠药物。Nature发表的评论指出 “先诺特韦是一个能够造福普罗大众的强效抗新冠药物”。

3. 提出抗病毒治疗新策略,创建联合抗病毒治疗新方案

曹彬团队研究发现,对流感病毒进行抗病毒治疗最佳时间为发病48小时内;先诺特韦治疗轻中症新冠有效治疗时间窗为5天内;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每延误24小时,病死率增加1.78倍;瑞德西韦治疗重症新冠肺炎有效时间窗为10天内。曹彬团队首次提出法匹拉韦联合奥司他韦治疗重症流感新方案,效果优于奥司他韦单药,临床疗效提高20%。国际权威医学网站Medscape的评论指出“该研究为重症流感肺炎联合治疗提供了最新证据”。

 

三、创新理论创建疗法

相较于细菌性肺炎,重症病毒性肺炎机制不明,也无有效治疗方案,救治难度大,病死率高。曹彬团队提出“病毒性感染中毒症”的新理论,创建了宿主靶向新疗法,相关研究发表于Lancet等国际权威期刊。

1. 率先提出“病毒性感染中毒症”新理论

首次发现呼吸道病毒入血可引起病毒血症,病毒攻击及免疫损伤共同导致凝血功能紊乱,进而诱发全身多器官功能损伤。据此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病毒性感染中毒症”新理论,被全球66个国家906个机构引用。重症医学领域权威期刊Cri Care Med的封面文章指出“病毒性感染中毒症的提出对指导重症新冠肺炎早期救治有重要意义”。

2. 创建宿主靶向治疗新疗法

首次证明糖皮质激素治疗流感肺炎获益人群是合并呼吸衰竭的重症患者,有效剂量为25-150mg,可明显降低重症患者病死率。在系列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靶向宿主治疗重症病毒性肺炎的4R策略,并在国际上最早将该策略应用于重症救治实践。牵头制定首部激素治疗病毒性肺炎专家共识,被美国NIH等指南采纳,规范了重症病毒性肺炎的诊疗。

四、探究肺炎对健康长期影响的机制

长期以来,呼吸道病毒感染对人群健康的长期影响未知,曹彬团队通过系统评估病毒性肺炎对健康的长期影响,阐明了长新冠的潜在机制,相关研究发表于Lancet、Lancet Respir Med、Lancet Infect Dis、Chest等国际权威期刊。入选中国2021、2022年度重要医学进展,被WHO、美国医学科学院引用,作为长新冠定义和长新冠对健康影响的重要科学依据。

1. 系统评估病毒性肺炎对健康的长期影响

首次报道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炎康复期临床表现、肺功能和影像学变化,填补了病毒性肺炎对健康长期影响认知的空白。建立了全球首个新冠原始株重症感染长期随访队列,发现患者中超过50%者在出院2年仍存在长新冠症状,超过20%者肺功能下降,约17%者遗留肺部影像学异常,急性肾损伤发生与远期肾功能下降和蛋白尿风险升高有关,是在NEJM发布的长新冠指南中唯一被引用的亚洲人群队列,对推动认识长新冠的自然史做出重要贡献。Lancet的述评指出“这是迄今规模最大的长新冠随访研究,提示了对长新冠进行医学照护和研究的紧迫性”。

2. 率先阐明长新冠发生的潜在机制及干预靶点

首次揭示在长新冠中发挥作用的4种生物过程恢复模式,发现23个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长新冠蛋白标志物,为长新冠早期识别及干预提供靶点。2024年在Lancet Infect Dis发表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后4个月人体多种组织中仍可检出病毒RNA,病毒的持续存在增加长新冠的发生风险,为长新冠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证据。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