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顶尖期刊《Nature Medicine》发表吴芳教授团队原创性研究论文 揭示了情绪压力与肺癌免疫治疗抵抗密切相关
5月13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肿瘤中心吴芳教授团队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Nature Medicine》(IF:82.9)上发表了题为“Association between pretreatment emotional distress and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response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的原创性研究论文。该文研究结果提示情绪压力与肺癌免疫治疗抵抗密切相关,并创新提出了联合生物-心理因素(Psycho-biomarker)预测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的新模式。
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肿瘤中心吴芳教授为该论文的独立通讯作者,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肿瘤中心胡春宏教授、曾月及李艺正博士研究生为共同第一作者。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胸部肿瘤MDT团队刘先领教授、王小平教授、周建松教授、马芳副主任医师、张晓洁副研究员、邱振华主治医师、邓超主治医师及夏春芳副主任护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梁斐统计师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
该研究获得“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及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的资助与支持。
当前,免疫治疗是肺癌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生存。然而,仅少部分患者可从中持久获益,亟待确立精准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标志物。既往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标志物(如PD-L1及TMB等),但仍无法满足临床精准治疗的需求。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精神心理因素在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情绪压力(Emotional distress,ED)是机体面对应激源表现出的一种消极情绪反应,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等症状,在肿瘤患者中普遍存在,约有33.0%-77.2%的肺癌患者会出现抑郁和/或焦虑症状。持续或反复的ED可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交感神经系统,损害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形成,并与多种癌症较差的预后相关。近年来,临床前研究证据表明ED可降低荷瘤小鼠对PD1/PD-L1抑制剂的反应。然而ED是否影响免疫治疗疗效,尚缺乏前瞻性临床研究证据支持。
对此,吴芳教授牵头发起了全球首个探索情绪压力与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相关性的前瞻性研究(STRESS-LUNG-1),旨在评估ED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免疫治疗疗效关系(NCT05477979)。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启动了探索情绪压力与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相关性的前瞻性研究——STRESS-LUNG-1,该研究包括四个队列,这些队列旨在研究情绪压力与肺癌治疗和进展之间的关联,包括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ICI的有效性(队列1/STRESS-LUNG-1)、小细胞肺癌(SCLC)一线治疗的有效性(队列2)、ICI辅助治疗可切除NSCLC的有效性(队列3)以及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早期NSCLC的进展和预后(队列4)。在这篇论文中,研究团队报告了队列1(STRESS-LUNG-1)的结果。
该研究采用患者健康问卷-9和广泛性焦虑障碍7项量表评估情绪压力。该研究包括22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111例(48.9%)在基线时表现出抑郁(患者健康问卷-9评分≥5分)和/或焦虑(广泛性焦虑障碍7项评分≥5分)症状。在主要终点分析中,基线时有情绪压力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显著短于无情绪压力的患者(7.9个月 vs. 15.5个月,风险比为1.73)。
在次要终点分析中,情绪压力与较低的客观缓解率(46.8% vs. 62.1%)、较低的2年总生存率(46.5% vs. 64.9%)和生活质量下降相关。探索性分析显示,有情绪压力的患者血液皮质醇水平升高,与不良生存结局相关。
总的来说,该研究表明,在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情绪压力与较差的患者临床结局相关,凸显了在癌症管理中解决情绪压力的潜在意义。
根据吴芳课题组、生物世界等公开资料整理,经吴芳教授确认后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