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为基 服务为宗

在明明德 止于至善

返回列表

“健康中国-肝胆病防治公益项目”启动会在海口隆重举行

发布时间:2015-12-15 浏览次数:3259

   

2015年12月12日上午,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健康报社、人民日报社人民网共同主办的“健康中国—肝胆病防治公益项目”在海口正式启动,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徐亮副秘书长,中国工程院庄辉院士,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段钟平教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侯金林教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徐小元教授,健康报移动健康研究院罗刚主任,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肝病防治指导委员会主任王钊教授等出席启动仪式。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段钟平教授在启动仪式上表示,我国肝胆病防治形势目前总体依然严峻,主要体现在:大量的丙肝患者尚未浮出水面;基数庞大的乙肝患者人群难以获得根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持续增加(占中国肝病患者近一半);肝癌危害巨大;肝胆病相关的虚假信息盛行等等。面对上述窘境,学术机构和专家学者一方面要深入推进继续医学教育,提升学术水准;另一方面则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探索学术公益路径,普及科学信息,提升健康素养,增加公众获得感,而其中互联网将起到重要作用。

 

 

作为首批“全国肝病科普咨询专家”,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潘业在启动仪式上分享了自己借助互联网管理患者的经验,几年间他通过互联网完成了6000多例咨询,个人网页浏览量超过300万次,在医生品牌构建上做出了积极探索。他期待能够继续作为“全国肝胆病咨询专家”,借助 “肝胆相照”这一创新平台更轻松地对患者进行管理,积累数据,减少医患纠纷;同时能更容易地申请国家级科研课题,提高学术水平;更方便地使用图书馆查阅最新文献资料;更快捷地运用各种肝胆病医生常用工具等。

 

 

为让公众得到正确的健康信息、接受正规的诊疗服务,在遇到肝胆病问题时找到正确的专家,“健康中国—肝胆病防治公益项目”将在未来5年,陆续为3000名左右专家建立基于移动平台的个人专家工作室,从而改善患者教育与管理现状,尽可能减少或避免虚假信息流行、肝病歧视以及肝胆病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等现象。

 

 

“健康中国—肝胆病防治公益项目”将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路径,着力开展公益咨询奉献学术爱心,并逐步在推进慢病管理积累优质资源、探索多点执业提升知识价值、轻松获取文献提高诊疗效率、申请科研课题形成团队合力等方面深入探索,构建一个体现学术性、权威性、公益性的国家级平台。同时,2016年起,“健康中国-肝胆病防治公益项目”将在“肝胆相照”平台投入1000万科研经费,用于支持基层医院进行科学研究、慢病随访工作,帮助基层肝病同行提升服务能力,并提供科学严谨的医疗健康信息服务。


项目规定,“全国肝胆病咨询专家”所在机构需是国内具有正规资质的二级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连续从事肝胆相关专业(感染、消化、肝病内科、肝胆外科等)临床工作5年以上,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并通过专家评审、培训和考核等。此外,项目要求,受聘专家自聘任后6个月内,即要在相关专业网络平台上至少稳定随访肝胆病患者100名以上,且受聘期间每周用于公益咨询和健康教育的时间不得少于3小时。


此外,申请“全国肝胆病防治技术示范基地”的医疗机构,必须是二级以上(含二级)医院,每年肝胆病就诊患者门诊量区县级医院不低于3000人次,地市级医院不低于6000人次,省级及省级以上医疗机构不低于12000人次。同时要求,区县级、地市级、省级及省级以上医疗机构分别至少有3位、5位和10位以上“全国肝胆病咨询专家”。









share: